找到相关内容83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当代中国佛教信仰价值趋向——以上海居士佛教信仰研究为例

      人格不是抽象的、空洞的、孤立的,它最终以社会普遍的道德标准来评判。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中,成贤作圣要立得、立功、立言,要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後天下之乐而乐”,为国为民,大公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10983768.html
  • 论禅与诗

    人即使离经叛道,呵佛骂祖,也是软弱空虚的,流于一种阿Q式的幻想;其中有些人又回过头来,投身封建统治集团之中。这也就决定那些表达禅趣的诗必然又多是空洞、枯寂、消极的。  五、禅的“妙悟”与诗的“妙悟” 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2784356.html
  • 台湾地区系列专题:《监督寺庙条例》下的宗教行政

    的“宗教”,有无具体的指摄对象与内涵?   宪法对“宗教”的界定是模糊与空洞的,政府在执行有关宗教政策时也是采闪躲的方式,未积极地制定与宗教相关的政策与法律,因循苟且地根据民国18年12月7日公布的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3985065.html
  • 学《心经》用《心经》

    正在进行中观察空义,才能真正度一切苦厄。如果不是在正在进行中来观察空义,那就是马后炮了,没有什么意义。一切苦厄都是正在进行中的东西,不是空洞的,都是实实在在的。我们要用观的方法,了解五蕴所引生的烦恼,当下的...

    净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686339.html
  • 从“相”到“象”

    第七卷,第794-795页)[1])   经过剖割之后的部分成为与生命无关联的东西,将这些部分集聚起来而组成的人不再是“完整的人”,而只能是无人命、无人之性的空洞的人之“相”、人之空架子。“相”为无...

    贡华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886377.html
  • 张九成与禅

    行,皆扫不见迹矣。”在张九成看来,见性了便自然“道”中庸,而“道”中庸了,那么,空洞之言、不符常道行为,将一扫而光。朱熹对此作何理解呢?所谓“愚谓见性本释氏语。盖一见则已矣。儒者则曰知性,既知之矣,又...佛家道德是空洞无实的道德,站在儒家立场上看,也许是如此。但佛家节性情、守戒律,悲悯宇宙之道德境界,似乎也是应该值得尊重的。可见,张九成对佛教的认识也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的。可以想见,如果张九成能对佛教...

    李承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3587056.html
  • 《高僧传》的史学意义

    的局限性,而且不少此类著作质量不高,存在“辞旨相关,混滥难求,更为芜味”的缺点。宝唱的《名僧传》虽然搜集宏富,克服了只为某一类型或某一地区僧人立传的偏失,但是也有取材不精、褒贬失当、内容空洞之弊。他...

    路则权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90387370.html
  • 静海大和尚访谈录

    学生知道,哪个朝代的哪位法师为佛教和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,爱国爱教,为法忘身。让学生自然深受感动,生起爱国心,爱教心。不是空洞说教,到底怎么样爱国爱教,以英雄人物和伟人为榜样,以高僧大德为师范。在历史教学...

    慧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104687812.html
  • 大乘佛法简易解

    意义则完全不同。盖空宗初入中国,一般人尚未完全懂得“空”字之妙义也。老子之“无”,即“无极”,虚无之义,佛家之所谓“无始无明”是也。是一种空洞冥渺境界。而般若之“空”,乃第一义空。非虚空之空、空空洞洞之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1988617.html
  • 世界各国大乘佛法用功概论(2)

    见性成佛,而得法身矣,故曰:“百尺竿头再进一步,十方世界现全身。”此竿头,乃譬喻无始无明境界,用功者到一无所有空洞黑暗之境,便是百尺竿头,但千万不要以为是到佛性真如境界,仍须往前再进,打破无始无明,便可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495988761.html